2024年第一例PE卖身出现。
投资界获悉,全球规模最大的资产管理集团——贝莱德宣布,同意以总计约1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96亿元)的价格,全面收购全球最大的独立基础设施投资管理公司Global Infrastructure Partners(简称:GIP)。
至此,一个总资产超1500亿美元的超级平台正式诞生。
贝莱德金融圈并不陌生。1988年,以Larry Fink为代表的八位金融伙伴在纽约一间简陋的屋子里创立了贝莱德(BlackRock)。30年时间,Fink率队将贝莱德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债券公司,崛起成为一家叱咤全球的超级巨无霸——上周刚刚宣布,贝莱德管理资产攀升至10万亿美元。
这一次贝莱德霸气买下GIP,既是对自身业务与规模的一种补充,也掀起了GP之间兼并收购的崭新一幕,或许能为正面临生存考验的国内GP带来一丝启示。
刚刚,超级PE卖身
贝莱德接手
两家巨头的掌门人其实是旧相识。
Adebayo Ogunlesi,1953年出生于尼日利亚,于20世纪70年代前往英国牛津大学学习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学士学位,后来又攻下哈佛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和哈佛商学院MBA。1980年至1983年期间,Ogunlesi有一段法律行业的职业历程,是第一位在美国最高法院担任法律助理的非美国人。
1983年,Ogunlesi在机缘巧合下加入投资银行第一波士顿,并在那里工作了20年。彼时Fink正享有“第一波士顿史上最为年轻董事总经理”的光环,二人也在那里相识。
直到2006年,Ogunlesi创办了私募股权投资公司GIP,重点关注能源、交通、水和废物以及数字领域。创立以来,GIP出手频频,操刀了多笔经典投资,投资组合中不乏有伦敦城市机场、英国盖特威克机场、爱丁堡机场、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等等,40多家被投企业年收入超过750亿美元。2019年,GIP还为旗舰基金募到了创纪录的220亿美元。
GIP官方披露了一组数据——GIP基础设施股权和信贷策略的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按管理资产计算,GIP是全球最大的独立基础设施投资管理公司。
2023年9月底,Fink与Ogunlesi相约在曼哈顿中城一家意大利餐厅共进晚餐。这顿饭之后,Fink开始酝酿一笔超级交易。他告诉贝莱德首席财务官Martin Small,这次与Ogunlesi的交流,让他想起了贝莱德历史上一次重要里程碑——2006年收购美林投资管理公司。
“我们都来自第一波士顿,我们有共同的文化。”日前,Fink在接受彭博电视台采访时说道,二人在晚餐时也聊起了在第一波士顿的时光。
随后,贝莱德与GIP启动了收购事宜的谈判,并以惊人的速度敲定了交易,前前后后不到4个月时间。1月12日,贝莱德官宣了这笔高达125亿美元的重磅交易——30亿美元的现金,外加价值约95亿美元的约1200万股贝莱德股票,约合人民币896亿元。
收购完成后,贝莱德的基建资管平台将拥有超过1500亿美元的跨资产资管规模。这也意味着,贝莱德将成为继麦格理后的全球第二大私营基建资管平台。
这是贝莱德自2009年以来的最大一笔收购,当年公司斥资135亿美元收购巴克莱全球投资,借此成为全球最大的指数基金供应商,也是Fink将贝莱德迈入基建投资的重要一步。“全球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与高额赤字限制政府支出相结合,为私人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Fink在一份给员工的备忘录中表示,“这将是我们行业未来10年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
交易将于2024年第三季度完成。而作为交易中的一部分,GIP的五位创始合伙人都将加入贝莱德,成为贝莱德最大的股东之一,Ogunlesi还将在交易完成后成为贝莱德董事会成员。根据彭博社,Ogunlesi现身价23亿美元,随着这笔交易的诞生,其他创始合伙人也将收获数百万美元的回报。
执掌10万亿美金
亚太区刚来了一位女掌门
作为华尔街三巨头之首,贝莱德与苏世民执掌的黑石集团(Blackstone)常常被人搞混,但其实它们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贝莱德最初是黑石集团旗下一家风险管理和固定收益资产管理机构,只是后来分道扬镳。
一切从Fink说起。1952年出生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一户犹太家庭,于1974 年获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学士学位,之后也拿到了UCLA的MBA学位。1976年,Fink进入第一波士顿,开始了他精彩的职业生涯。在那里,他是第一波士顿第一批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交易员之一,并最终管理公司的债券部门,一直做到第一波士顿的管理委员会成员和董事总经理。
1988年,Fink和他的七位伙伴在纽约的一间小房间里创立了贝莱德,计划从风险管理的角度为机构客户提供资产管理服务。为启动业务发展,Fink 向1985年成立的黑石寻求初始资金,作为债券业务50%股份的交换,黑石最初向Fink及其团队提供了500万美元的信贷额度。
直白来说就是,贝莱德最初是黑石的一部分。
很快几个月内,这项业务就实现了盈利。Fink在一年时间就将集团的资产增加了四倍多,达到27亿美元。
到1992年,Fink决定独立拓展业务,并计划为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取一个新名字。在Fink与苏世民二人的商讨下,贝莱德(BlackRock)诞生。两年后,贝莱德的管理规模已超500亿美元。
也就是在这一年,贝莱德与黑石分道扬镳——Fink希望与新员工分享股权,以吸引更多人才,而苏世民则不想进一步降低黑石的持股比例。就这样,苏世民卖掉了贝莱德的股份,他后来将这一决定称为“英雄般的错误”。
1999年10月,贝莱德在纽交所IPO,在之后的20多年通过开展各种证券、固定收益、现金管理和另类投资产品,以及风险管理等等,一步步崛起成为资管巨无霸——在1月12日公布的最新财报中,贝莱德表示公司四季度末的资管规已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
30多年扩张征途,贝莱德在全球30多个国家拥有分支机构,客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中国也是其布局的重要区域之一。2020年8月,贝莱德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在中国设立共同基金业务。这使得贝莱德成为第一家获得中国政府同意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全球资产管理公司。2021年下半年起,贝莱德开始增加对中国的投资。
这一次,贝莱德也官宣了公司在亚太地区及中国的新掌门,是两名女士——
任命Susan Chan为亚太区主管,2013年加入贝莱德,Susan Chan曾任贝莱德亚太区副主管、大中华区主管以及亚太区交易、流动性及借贷团队主管。之后,她将常驻中国香港,负责领导亚太地区业务,并管理各项业务、客户、投资团队以及运营平台的全方位发展。
范华,将成为贝莱德中国区业务主管。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取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她曾先后在高盛公司工作11年、中投公司工作10年,从事资产配置和多资产绝对收益的投资,曾任中投公司资产配置部、债券与绝对收益部总监以及高盛全球风险模型部主管。
2022年,范华加入贝莱德,曾出任贝莱德建信理财CEO、担任招银理财的首席权益投资官,负责权益和多资产相关的投资工作。据报道,升职后,范华将主管贝莱德中国的所有业务,包括中国合营资产管理公司及另一个私募平台。
崭新一幕:GP也被并购了
这并不是贝莱德第一次收购投资公司,此前还曾买下美林投资管理公司、巴克莱全球投资(BGI)等等,如此种种,为贝莱德带来了更多可能性,也促成了其今天10万亿美元规模。
而纵观近几年的海外私募江湖,基金间的并购渐渐变得多了起来。
印象深刻的是,2022年10月,瑞典私募股权公司EQT(殷拓集团)宣布完成对霸菱亚洲投资基金(Baring Private Equity Asia,简称:BPEA/霸菱亚洲)的100%收购。至此,总部位于中国香港的霸菱亚洲与EQT亚洲区的私募股权投资团队组成了新的投资平台——BPEA EQT。
EQT是一家来自欧洲的PE豪门,背靠财力雄厚的瑞典瓦伦堡家族,由瑞典银瑞达集团于1994年创立,宣布收购BPEA时已管理920亿欧元的资产。而霸菱亚洲,曾是“风投女王”徐新的老东家,是亚洲最大私募基金公司之一。
伴随着这一笔史诗级合并,一个瞄准亚洲的全新巨无霸投资平台诞生,EQT也借此开始布局泛亚洲投资市场,既扩张了资产规模,也实现了区域扩张,是一种多赢。
彼时,EQT首席执行官兼管理合伙人Christian Sinding就曾谈到其中逻辑:“扩展亚洲市场布局是EQT在上市时定下的主要战略目标之一,而霸菱亚洲作为区内一家具有稳健根基、表现优异的投资公司,正可助EQT提升全球投资平台,并把握亚洲私募市场的结构性增长机遇。”
PE间的兼并收购,在海外私募投资市场已相对成熟。刘晓丹创办的晨壹投资曾就此路径研究发文表示,2000年后PE/VC的管理规模迅速膨胀,二十年内翻了15倍,达到6万亿美元。庞大的市场体量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诞生了诸多细分的、独特的投资机构,投资机构数量达到4000家。在市场玩家极度分散的背景下,机构的并购整合是大势所趋。
海外VC/PE进入成熟期,并未增长停滞陷入内卷。PE开始平台化发展,无论是并购整合还是联动合作,都在通过更积极、更多元化的方式不断实现战略扩张,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实力,也带动另类投资市场的全面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对比海外,中国另类投资市场才刚刚起步。用长周期视角思考本土投资机构的发展,有助于缓解焦虑,看到大有可为的未来。”晨壹投资认为。
如其所言,这样的模式也许能给国内私募市场带来新的思路。
当前,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有两万多家机构,数量是美国的10倍,投资额占美国的10%,我们正以美国10%的资金量集中投资到那几个相对拥挤的赛道。
“中国市场虽大,却也难以容纳两万多家机构,我个人认为有两三百家活跃机构足矣,所以行业洗牌是正常的,也是应然的。”海松资本 CEO、管理合伙人陈立光在第23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上如此警示道。
下行周期,不管是做规模还是赛道转换,VC/PE正在经历一场痛苦的行业调整与重塑。此间,一批隐秘在垂直赛道的“小而美”基金在自己擅长的赛道乘胜而起,连LP都开始打听姓名。
行业洗牌之际,GP并购另一家GP会在这里上演吗?我们都将是见证者。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客户端,不代表超天才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投诉请联系删除。
匿名
超天才网©2017 www.supergenius.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09005826号 京ICP证130304号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评论互动
超天才网©2013-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09005826号 京ICP证130304号
超级PE宣布卖身,贝莱德900亿接手
2024年第一例PE卖身出现。
投资界获悉,全球规模最大的资产管理集团——贝莱德宣布,同意以总计约1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96亿元)的价格,全面收购全球最大的独立基础设施投资管理公司Global Infrastructure Partners(简称:GIP)。
至此,一个总资产超1500亿美元的超级平台正式诞生。
贝莱德金融圈并不陌生。1988年,以Larry Fink为代表的八位金融伙伴在纽约一间简陋的屋子里创立了贝莱德(BlackRock)。30年时间,Fink率队将贝莱德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债券公司,崛起成为一家叱咤全球的超级巨无霸——上周刚刚宣布,贝莱德管理资产攀升至10万亿美元。
这一次贝莱德霸气买下GIP,既是对自身业务与规模的一种补充,也掀起了GP之间兼并收购的崭新一幕,或许能为正面临生存考验的国内GP带来一丝启示。
刚刚,超级PE卖身
贝莱德接手
两家巨头的掌门人其实是旧相识。
Adebayo Ogunlesi,1953年出生于尼日利亚,于20世纪70年代前往英国牛津大学学习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学士学位,后来又攻下哈佛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和哈佛商学院MBA。1980年至1983年期间,Ogunlesi有一段法律行业的职业历程,是第一位在美国最高法院担任法律助理的非美国人。
1983年,Ogunlesi在机缘巧合下加入投资银行第一波士顿,并在那里工作了20年。彼时Fink正享有“第一波士顿史上最为年轻董事总经理”的光环,二人也在那里相识。
直到2006年,Ogunlesi创办了私募股权投资公司GIP,重点关注能源、交通、水和废物以及数字领域。创立以来,GIP出手频频,操刀了多笔经典投资,投资组合中不乏有伦敦城市机场、英国盖特威克机场、爱丁堡机场、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等等,40多家被投企业年收入超过750亿美元。2019年,GIP还为旗舰基金募到了创纪录的220亿美元。
GIP官方披露了一组数据——GIP基础设施股权和信贷策略的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按管理资产计算,GIP是全球最大的独立基础设施投资管理公司。
2023年9月底,Fink与Ogunlesi相约在曼哈顿中城一家意大利餐厅共进晚餐。这顿饭之后,Fink开始酝酿一笔超级交易。他告诉贝莱德首席财务官Martin Small,这次与Ogunlesi的交流,让他想起了贝莱德历史上一次重要里程碑——2006年收购美林投资管理公司。
“我们都来自第一波士顿,我们有共同的文化。”日前,Fink在接受彭博电视台采访时说道,二人在晚餐时也聊起了在第一波士顿的时光。
随后,贝莱德与GIP启动了收购事宜的谈判,并以惊人的速度敲定了交易,前前后后不到4个月时间。1月12日,贝莱德官宣了这笔高达125亿美元的重磅交易——30亿美元的现金,外加价值约95亿美元的约1200万股贝莱德股票,约合人民币896亿元。
收购完成后,贝莱德的基建资管平台将拥有超过1500亿美元的跨资产资管规模。这也意味着,贝莱德将成为继麦格理后的全球第二大私营基建资管平台。
这是贝莱德自2009年以来的最大一笔收购,当年公司斥资135亿美元收购巴克莱全球投资,借此成为全球最大的指数基金供应商,也是Fink将贝莱德迈入基建投资的重要一步。“全球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与高额赤字限制政府支出相结合,为私人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Fink在一份给员工的备忘录中表示,“这将是我们行业未来10年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
交易将于2024年第三季度完成。而作为交易中的一部分,GIP的五位创始合伙人都将加入贝莱德,成为贝莱德最大的股东之一,Ogunlesi还将在交易完成后成为贝莱德董事会成员。根据彭博社,Ogunlesi现身价23亿美元,随着这笔交易的诞生,其他创始合伙人也将收获数百万美元的回报。
执掌10万亿美金
亚太区刚来了一位女掌门
作为华尔街三巨头之首,贝莱德与苏世民执掌的黑石集团(Blackstone)常常被人搞混,但其实它们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贝莱德最初是黑石集团旗下一家风险管理和固定收益资产管理机构,只是后来分道扬镳。
一切从Fink说起。1952年出生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一户犹太家庭,于1974 年获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学士学位,之后也拿到了UCLA的MBA学位。1976年,Fink进入第一波士顿,开始了他精彩的职业生涯。在那里,他是第一波士顿第一批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交易员之一,并最终管理公司的债券部门,一直做到第一波士顿的管理委员会成员和董事总经理。
1988年,Fink和他的七位伙伴在纽约的一间小房间里创立了贝莱德,计划从风险管理的角度为机构客户提供资产管理服务。为启动业务发展,Fink 向1985年成立的黑石寻求初始资金,作为债券业务50%股份的交换,黑石最初向Fink及其团队提供了500万美元的信贷额度。
直白来说就是,贝莱德最初是黑石的一部分。
很快几个月内,这项业务就实现了盈利。Fink在一年时间就将集团的资产增加了四倍多,达到27亿美元。
到1992年,Fink决定独立拓展业务,并计划为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取一个新名字。在Fink与苏世民二人的商讨下,贝莱德(BlackRock)诞生。两年后,贝莱德的管理规模已超500亿美元。
也就是在这一年,贝莱德与黑石分道扬镳——Fink希望与新员工分享股权,以吸引更多人才,而苏世民则不想进一步降低黑石的持股比例。就这样,苏世民卖掉了贝莱德的股份,他后来将这一决定称为“英雄般的错误”。
1999年10月,贝莱德在纽交所IPO,在之后的20多年通过开展各种证券、固定收益、现金管理和另类投资产品,以及风险管理等等,一步步崛起成为资管巨无霸——在1月12日公布的最新财报中,贝莱德表示公司四季度末的资管规已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
30多年扩张征途,贝莱德在全球30多个国家拥有分支机构,客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中国也是其布局的重要区域之一。2020年8月,贝莱德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在中国设立共同基金业务。这使得贝莱德成为第一家获得中国政府同意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全球资产管理公司。2021年下半年起,贝莱德开始增加对中国的投资。
这一次,贝莱德也官宣了公司在亚太地区及中国的新掌门,是两名女士——
任命Susan Chan为亚太区主管,2013年加入贝莱德,Susan Chan曾任贝莱德亚太区副主管、大中华区主管以及亚太区交易、流动性及借贷团队主管。之后,她将常驻中国香港,负责领导亚太地区业务,并管理各项业务、客户、投资团队以及运营平台的全方位发展。
范华,将成为贝莱德中国区业务主管。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取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她曾先后在高盛公司工作11年、中投公司工作10年,从事资产配置和多资产绝对收益的投资,曾任中投公司资产配置部、债券与绝对收益部总监以及高盛全球风险模型部主管。
2022年,范华加入贝莱德,曾出任贝莱德建信理财CEO、担任招银理财的首席权益投资官,负责权益和多资产相关的投资工作。据报道,升职后,范华将主管贝莱德中国的所有业务,包括中国合营资产管理公司及另一个私募平台。
崭新一幕:GP也被并购了
这并不是贝莱德第一次收购投资公司,此前还曾买下美林投资管理公司、巴克莱全球投资(BGI)等等,如此种种,为贝莱德带来了更多可能性,也促成了其今天10万亿美元规模。
而纵观近几年的海外私募江湖,基金间的并购渐渐变得多了起来。
印象深刻的是,2022年10月,瑞典私募股权公司EQT(殷拓集团)宣布完成对霸菱亚洲投资基金(Baring Private Equity Asia,简称:BPEA/霸菱亚洲)的100%收购。至此,总部位于中国香港的霸菱亚洲与EQT亚洲区的私募股权投资团队组成了新的投资平台——BPEA EQT。
EQT是一家来自欧洲的PE豪门,背靠财力雄厚的瑞典瓦伦堡家族,由瑞典银瑞达集团于1994年创立,宣布收购BPEA时已管理920亿欧元的资产。而霸菱亚洲,曾是“风投女王”徐新的老东家,是亚洲最大私募基金公司之一。
伴随着这一笔史诗级合并,一个瞄准亚洲的全新巨无霸投资平台诞生,EQT也借此开始布局泛亚洲投资市场,既扩张了资产规模,也实现了区域扩张,是一种多赢。
彼时,EQT首席执行官兼管理合伙人Christian Sinding就曾谈到其中逻辑:“扩展亚洲市场布局是EQT在上市时定下的主要战略目标之一,而霸菱亚洲作为区内一家具有稳健根基、表现优异的投资公司,正可助EQT提升全球投资平台,并把握亚洲私募市场的结构性增长机遇。”
PE间的兼并收购,在海外私募投资市场已相对成熟。刘晓丹创办的晨壹投资曾就此路径研究发文表示,2000年后PE/VC的管理规模迅速膨胀,二十年内翻了15倍,达到6万亿美元。庞大的市场体量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诞生了诸多细分的、独特的投资机构,投资机构数量达到4000家。在市场玩家极度分散的背景下,机构的并购整合是大势所趋。
海外VC/PE进入成熟期,并未增长停滞陷入内卷。PE开始平台化发展,无论是并购整合还是联动合作,都在通过更积极、更多元化的方式不断实现战略扩张,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实力,也带动另类投资市场的全面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对比海外,中国另类投资市场才刚刚起步。用长周期视角思考本土投资机构的发展,有助于缓解焦虑,看到大有可为的未来。”晨壹投资认为。
如其所言,这样的模式也许能给国内私募市场带来新的思路。
当前,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有两万多家机构,数量是美国的10倍,投资额占美国的10%,我们正以美国10%的资金量集中投资到那几个相对拥挤的赛道。
“中国市场虽大,却也难以容纳两万多家机构,我个人认为有两三百家活跃机构足矣,所以行业洗牌是正常的,也是应然的。”海松资本 CEO、管理合伙人陈立光在第23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上如此警示道。
下行周期,不管是做规模还是赛道转换,VC/PE正在经历一场痛苦的行业调整与重塑。此间,一批隐秘在垂直赛道的“小而美”基金在自己擅长的赛道乘胜而起,连LP都开始打听姓名。
行业洗牌之际,GP并购另一家GP会在这里上演吗?我们都将是见证者。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客户端,不代表超天才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投诉请联系删除。